——那龙镇95后青年靠养猪摘掉“穷帽子”的感悟

那龙镇95后青年靠养猪摘掉“穷帽子”

“靠双手脱贫,一步步走得踏实

2020-08-05 来源:阳江日报

阳东那龙镇九三村,邓英考在冲洗猪舍。 谭文强 摄

来源/阳江日报 记者/王 静

每天早晨7点多,邓英考从家里出发,迎着晨曦独自走过长长的路,来到自己的养猪场,在工作间里换好装,就开始清洗猪栏、喂饲料……3年来,养猪场的规模越来越大,邓英考心中的满足感也越来越强。他说:“我靠自己的双手脱贫,虽不是一帆风顺,但一步步走得踏实。”

1995年,邓英考出生于阳东那龙镇九三村三邓自然村,父亲手脚残疾,母亲先天聋哑,家境十分贫困。初中毕业后,他受雇于大八镇的一家养猪场,白天忙工作,晚上总结“养猪经”,渐渐有了返乡创业开养猪场的想法。两年后,他先后前往广州、中山,在工地打工一年多,终于凑足了创业资金。2016年2月,他在邻村租赁了一处小型养猪场,购买了7头母猪和10头小猪,投入全部精力养猪。

“第一年没经验,不仅没赚到钱,还亏了不少。当时考虑不周,没签合同,对方突然通知我搬走,一时间都懵了。”邓英考告诉记者,2017年6月,养猪场被主人另作他用,要求他在限期内搬走。事发突然,多亏了村民帮忙,他才找到适合的场地盖猪舍,先把生猪转移在一处,再慢慢完善种猪舍、育成猪舍等。关键时刻,九三村驻村第一书记黄资玲带来一个好消息,为他解了燃眉之急。“我们从扶贫资金中拨付了3万元,帮助他建设养猪场和购买生猪,支持他靠养殖实现脱贫。那时候,养猪场面积扩大到约200平方米,生猪近50头。”黄资玲表示。

就在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时,2018年的非洲猪瘟又给了邓英考一次考验。一旦感染,养猪场两三年内不能养猪。村干部组织养殖户们通过网络参加“领头雁”系列培训,学习新技术、新政策及非洲猪瘟防疫措施等。邓英考养的内三元猪和外三元猪生长速度、抗病能力较好,他坚持每天做好卫生工作,每周为养猪场消毒一次,每3个月给猪打一次疫苗,自己进出养猪场都换衣服,也不允许外人进入,确保每一头猪都是健康的。靠着赊账购买猪饲料、药品以及无息小额贷款,他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就在他觉得难以支撑的时候,2019年末,生猪市场价格涨到高位。他将养猪场剩余的生猪全部出售,加上上半年出售的部分生猪,除去成本获利6万多元。多年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他一时间欣喜不已。

目前,邓英考的养猪场面积有300多平方米,年初出栏一批生猪后,还剩50多头生猪,邓英考已成功摘了贫困帽子。受天气影响,今年的猪仔成活率低,但市场价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让他的心踏实了不少。“这些年猪价一直起起伏伏,养猪虽然有风险,对我来说却是最合适的路子。吃透用活‘养猪经’、扩大养猪规模是我给自己定的目标,希望自己能够更努力一些,让全家人都过上好日子。”他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