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日报讯(记者/陈海涛)近日,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发生一起疑似食用河粉中毒事件,有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医治无效死亡。此事引起市民高度关注。8月4日,记者从市区各大公立医院急诊科以及市市场监管局获悉,目前我市暂未接诊过因食用河粉导致食物中毒的病患。连日来,市场监管部门对全市湿米粉类制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专项风险隐患检查。
据了解,7月28日,揭阳市惠来县神泉镇11位顾客在一家肠粉店食用河粉(俗称“粿条”)后,先后出现呕吐、腹泻等疑似食物中毒症状。目前,已有5人送医治疗,其中1人经全力抢救、医治无效去世,2人病情较重,2人病情稳定,另有6人因症状较轻,在居住地治疗观察,病情稳定。
“广东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随后发布消费提醒称,近期我省进入高温潮湿天气,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银耳和木耳等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湿米粉、银耳、木耳等食品一旦储存不当,受到污染产生了米酵菌酸毒素,加热烹制也无法消除,食用后仍可引起中毒。因此,湿米粉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
据介绍,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连日来,市市场监管局对全市湿米粉类制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专项风险隐患检查,以生产环境条件、原辅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标签标识、食品添加剂管理等为重点内容开展全面检查,并针对个别生产经营企业存在问题,责令企业立即整改。截至目前,全市已检查食品生产单位37家(次)、食品经营户178家(次)、餐饮服务单位1565家(次),共发出《湿米粉类产品生产经营风险告知书》1602份。
“通过严格食品安全风险控制,严防食物中毒事故发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正进一步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生产加工、经营行为,强化微生物污染防范措施,严查采购未标识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散装米粉河粉,严查销售过期、腐败变质米面制品、淀粉及其制品等行为。
市市场监管局提醒,消费者选购米粉、米线时要认真查看,选择外观无霉变、外形完整、组织结构均匀、色泽均匀一致的产品,一旦试吃发现有酸败味、霉变味或其他异味,应该立即放弃。此外还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注意保质期,贮存要注意保存条件和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